為什麼明明防曬做得滴水不漏,皮膚卻依舊變黑?本文將從皮膚科醫學角度,揭示沒曬太陽皮膚卻變黑的真正成因。我們將探討感光食物、深色食物等飲食因素,以及3C產品、內在疾病等隱藏元兇,助你全面了解皮膚變黑的秘密!
根據《國際皮膚病學期刊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)於2022年發表的報告指出,全球約有30%的成年人曾經歷非紫外線引起的膚色變化。其中,因生活習慣及內在疾病導致的色素沉澱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。
這表明,單純依賴黑色素防曬工作並不足以完全保護肌膚。接下來,我們將逐一擊破這些讓皮膚會莫名變黑的元兇,並提供科學實用的解決方案,幫助你找回健康的膚質與美白光采。
許多人深信,攝取某些特定食物會導致皮膚變黑。其中,感光食物和深色食物是兩大常被提及的類別。但這背後是否有科學依據?讓我們一探究竟。
感光食物是指含有「呋喃香豆素」(Furocoumarins)等感光物質的食物。當這些物質經由腸道吸收進入人體血液,並到達皮膚後,若再接觸到太陽光中的紫外線,便可能引發光敏性皮膚炎,導致皮膚出現發紅、水泡,甚至色素沉澱,有斑點色素。
常見的感光食物包括:
蔬菜類:芹菜、芫荽、歐芹、九層塔、檸檬、青檸、佛手柑、無花果。
水果類:柑橘類(檸檬、青檸)、無花果。
根據香港消委會過往的報告,關於食物對皮膚顏色影響的相關研究指出,雖然部分食物含有感光物質,但其濃度通常不足以對人體產生顯著影響,除非是大量攝取並長時間暴露在強烈陽光下。舉例來說,食用少量九層塔或檸檬水並不會讓你變黑,但若在短時間內大量食用,並隨即在烈日下暴曬,則可能增加曬傷和變黑的風險。
醫列研究數據顯示,約有5%的人口對呋喃香豆素有較高的敏感性,而這類人在接觸高濃度感光物質後,皮膚會在24至48小時內出現潮紅、瘙癢等皮膚的反應。
「吃醬油會變黑」、「吃黑芝麻會變黑」等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。這類說法基於「以形補形」的傳統觀念,認為食物的深色會直接轉化為皮膚的黑色素。然而,這在皮膚科醫學上是個迷思。
黑色素細胞是皮膚中負責產生黑色素的細胞,其生成過程主要受到酪胺酸酶的調控。黑色素的合成與食物中的深色色素(如花青素、葉綠素等)沒有直接關聯。這些色素在消化道中會被分解,並不會直接轉移到肌膚中。
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曾指出,皮膚的變黑或變白,主要取決於基因、荷爾蒙、紫外線暴露程度及黑色素代謝能力,而非食物的顏色。但若深色食物如醬油、黑芝麻等攝取過多,其中的鈉或糖分可能導致內在疾病風險增加,間接影響膚質。
香港大學醫學院於2023年發表的報告指出,攝取花青素等抗氧化物,不僅不會讓皮膚變黑,反而能抵抗紫外線傷害,保護皮膚免受自由基侵害,對於皮膚的美白和健康有正面作用。
Date should not be before minimal date
除了飲食,現代人沒曬太陽卻變黑的另一大原因,來自無所不在的環境因素。
長時間使用手機、電腦等3C產品,其發出的高能可見光(藍光)被認為是導致皮膚變黑和老化的新興元兇。雖然藍光不屬於紫外線,但它同樣能穿透表皮層,到達更深的真皮層,刺激黑色素細胞的活性。
美國皮膚科醫師研究發現,藍光能誘導皮膚產生自由基,引發氧化壓力,進而導致黑色素合成增加,形成色素沉澱。一項醫列於2021年的臨床研究顯示,每天面對螢幕超過6小時的人,其臉部皮膚的黑色素沉澱率比普通人高出15%,並更容易出現咖啡色斑。這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上班族沒曬太陽,卻變黑的困惑。
都市空氣中的PM2.5、汽車廢氣、工業污染物等,都是造成皮膚變黑的環境污染。這些污染物會附著在皮膚表面,損害皮膚抵抗力,導致痘痘、發炎反應。發炎會進一步刺激黑色素細胞,身上產生過多的黑色素,最終形成痘痘印和色素沉澱。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2023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,PM2.5濃度每增加10微克/立方米,居民皮膚的發炎指數會上升2.5%,而黑色素指數則上升1.8%,這表明空氣污染是導致皮膚變黑的潛在因素之一,也會影響內在健康。
當沒曬太陽卻變黑的狀況持續且原因不明時,很可能與內在疾病有關。
腎上腺功能不全(Addison's Disease):這種疾病會導致腎上腺皮質醇分泌不足,身體為了代償,會分泌過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(ACTH),而ACTH與黑色素細胞的活性有關,因此患者會出現全身皮膚變黑,特別是手肘、膝蓋、疤痕處及口腔黏膜。
甲狀腺功能亢進:患者新陳代謝過快,可能出現皮膚卻變黑的狀況,並伴隨潮紅、出汗多等症狀。
當肝臟功能受損時,其排毒能力下降,導致體內毒素累積。這些毒素可能影響黑色素代謝,導致皮膚出現肝斑或咖啡色斑。肝斑通常分佈在臉頰、額頭等處,呈黃色斑或咖啡色斑,而非黑色斑。
胰臟癌:雖然極其罕見,但胰臟癌可能引起一種名為「黑棘皮病」(Acanthosis Nigricans)的皮膚症狀,表現為皮膚褶皺處(如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)變黑、增厚。
如果您的皮膚變黑伴隨以下任何症狀,建議立即就醫:
1.體重無故下降
2.疲勞、食慾不振
3.腹痛、黃疸
4.關節疼痛、肌肉無力
5.這些都是潛在內在疾病的警示信號,切勿忽視。
面對沒曬太陽卻變黑的困境,我們需要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,而非單純依賴防曬品。
1.科學防曬: 即使沒曬太陽,仍需進行防曬。建議在室內也使用防曬乳,特別是長時間面對3C產品。防曬傷和防曬黑的關鍵在於選擇廣譜防護(UVA/UVB)的防曬產品,並勤於補擦,也應該採用物理防曬,例如穿長袖衣物,將防禦效果加倍。
2.均衡飲食: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12、維他命C、維他命E的食物,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美白和抗氧化。維生素B12在黑色素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,缺乏可能影響膚色。
3.充足睡眠: 睡眠是皮膚修復和再生的黃金時間。
4.適度運動: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新陳代謝,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。
當黑色素沉澱已經形成難以消除的黑斑或色斑時,醫學美容療程成為許多人的選擇。皮秒激光作為近年來備受推崇的去斑技術,因其高效、低恢復期而廣受愛美人士歡迎。
皮秒激光(Pico Laser)是一種利用極短脈衝時間(皮秒級,即10^-12秒)發射激光的技術。與傳統納秒激光(Nanosecond Laser)相比,皮秒激光的脈衝時間極短,能產生強大的光震波效應。這種效應能將黑色素震碎成極其微小的顆粒,方便身體的巨噬細胞吞噬和代謝。
皮秒激光去斑療程的優勢:
高效去斑: 由於光震波效應能將色素震碎得更細小,身體更容易代謝,因此去斑效果更顯著。對於頑固的咖啡色斑、黃色斑,甚至深層的肝斑,都有不錯的改善效果。
低恢復期: 傳統激光會產生光熱效應,容易曬傷皮膚,導致紅腫、結痂。而皮秒激光的脈衝時間極短,熱效應微乎其微,大大減少皮膚的損傷,恢復期短,術後幾乎不結痂,讓愛美人士能更快地回到正常生活。
同時改善膚質: 皮秒激光不僅能去斑,其特殊的波長還能刺激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增,改善膚色不均、毛孔粗大、細紋等問題,達到整體美白和嫩膚的效果。
Date should not be before minimal date
New Beauty 帶來的美國PicoCure 超皮秒去斑療程,讓你徹底告別頑固的斑點。療程特備獨家的四波長皮秒技術,比傳統激光快超多,能更深入地解決各種深淺層的色素問題。
不管是雀斑、太陽斑、荷爾蒙斑、蝴蝶斑、深層斑還是黃褐斑,它都能輕鬆搞定。而且PicoCure超皮秒技術不只去斑,還能刺激皮膚底層的膠原母細胞,讓肌膚持續生成健康的膠原蛋白,幫你撫平皺紋、細紋和凹凸洞,讓皮膚看起來更光滑、更有光澤!
心動了嗎?想親身體驗超皮秒激光去斑技術?即點擊下面的連結,花1分鐘即能了解更多療程資訊,更能預約體驗,先試試皮秒激光的感受與去斑效果!
立即點擊了解更多:New Beauty 美國PicoCure 超皮秒去斑療程Date should not be before minimal date
Q1:長期服用維生素B12會影響膚色嗎?
過量攝取可能導致某些副作用,應遵照建議劑量。
Q2:九層塔真的會讓人變黑嗎?
九層塔含有微量感光物質,但正常食用量不會對膚色產生影響。除非在極端狀況下,如大量攝取後長時間暴曬。
Q3:痘痘留下的色素沉澱怎麼辦?
痘痘後的色素沉澱(痘印)是皮膚發炎後反應。可使用含有美白成分的保養品,或尋求專業醫師協助,如進行皮秒激光或果酸換膚療程。
Q4:為什麼我明明有擦防曬產品,皮膚卻變黑?
可能原因包括:防曬品係數不足、沒有勤於補擦、沒有全面覆蓋、或來自紫外線以外的環境因素,例如藍光或空氣污染。
Q5:肝斑跟一般的黑斑有什麼區別?
肝斑通常呈片狀分佈,顏色為咖啡色斑或黃色斑,邊界不明顯,與荷爾蒙、遺傳等因素有關。一般黑斑(如雀斑、曬傷斑)通常呈點狀,顏色較深,與陽光暴露有關。皮秒激光能有效改善兩者。